哎呀,咱们今天来聊聊身边的事儿,就说这“桥上钓鱼”这档子事儿吧。
您是不是也见过?
好好的大桥,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人在上面拿着个鱼竿,悠哉悠哉地钓鱼。
心里头是不是也犯嘀咕:这桥上也能钓鱼?
不危险吗?
会不会影响交通啊?
您别说,最近河南漯河那儿,就因为这事儿,忙活起来了,而且他们这处理方式,还挺值得咱们老百姓琢磨琢磨的。
这事儿是怎么来的呢?
7月2号晚上,具体时间是七点五十二分,漯河市那边的城市管理智慧指挥调度平台,就是那个管城市运行的大脑,通过他们监控视频发现,在牡丹江桥上,有俩人正违规地占用着桥面钓鱼呢。
这平台一看,得了,赶紧的,立马就发出了一个执法指令,让下面的人去处理。
您瞧瞧,这效率!
没过多久,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城管执法人员就赶到了现场。
他们过去之后,也没说上来就罚款什么的,而是先跟那俩钓鱼的市民好好说,告诉他们占用道路是违法的,还给他们讲了讲法律规定。
这俩市民听了之后,也挺通情达理的,认识到自己错了,就赶紧收了杆,离开了桥面。
这事儿就算告一段落。
但是,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,它背后反映的可是一个普遍的现象。
您想想,每年的夏天秋天,天气凉快了,河边也舒服,有些人就喜欢去钓鱼。
这桥面呢,凉快,位置也方便,视野还好,所以就有些人图省事儿,跑到桥上人行道上去钓鱼了。
这看着是小事儿,可实际上,对桥上的交通安全影响可大了。
您想想,一个鱼竿甩来甩去,万一钩到路人或者过往的车辆怎么办?
钓鱼的桶啊、椅子啊什么的,随意一放,会不会绊倒行人?
还有钓鱼留下的垃圾,是不是也影响市容环境?
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。
漯河市的城市管理保障中心负责人就说了,他们现在对付这种桥面违规钓鱼,主要还是以劝导为主。
当然了,要是你劝了不听,非得犟着来,那对不起,该罚还是得罚。
这说明什么?
说明他们是讲道理的,但也绝不含糊。
而且,他们还把这事儿当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,也就是长期要管的事情,不是说今天管了明天就不管了。
为了把这事儿管好,他们还真是下了功夫。
首先,他们把市区主要的十七座桥梁都给分了工,明确了责任单位。
您知道,有些桥可能跨着好几个区,以前可能存在管理上的盲区,谁都管,又谁都不管。
现在好了,责任分到区,每个区负责自己区域内的桥,这样就避免了互相推诿,确保了每座桥都有人管。
至于其他的桥,也都安排给了各个区的城管部门,力求做到桥面管理全覆盖,不留死角。
其次,他们还把桥梁上的监控视频给升级了。
现在啊,这监控可不是以前那种傻乎乎的摄像头了,它背后有“云技术”支撑着呢。
就是说,通过这些高清摄像头,他们可以更清楚、更及时地发现桥面上的钓鱼乱象。
而且,厉害的是,他们还能通过摄像头直接“喊话”劝阻。
您想想,你在桥上钓着鱼,突然从天上传来一个声音,告诉你不能钓鱼,是不是挺震撼的?
如果喊话劝不住,那就会立马通知一线值班的城管执法人员过去处理。
这效率,真是没得说。
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的负责人也表态了,他们今后会加大巡查力度,不光是钓鱼,像在桥上摆摊儿这种行为,也都是坚决要制止的。
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和畅通。
同时呢,他们也呼吁咱们广大的市民朋友,要提高安全意识,别把桥面当成了“钓鱼台”,要自觉遵守规定,共同维护咱们城市的文明形象。
您看看,这事儿说起来,其实挺能反映咱们现在城市管理的一些新趋势。
以前吧,咱们老百姓可能觉得城管就是管脏乱差的,就是罚款的。
但现在呢,通过漯河这事儿,咱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城管。
首先是“智慧化”。
以前要发现这些违规行为,可能得靠人工巡逻,或者靠老百姓举报。
现在有了这个“智慧指挥调度平台”,就跟给城市安了个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一样。
摄像头密密麻麻地覆盖着,后台有专门的人员盯着,一旦发现问题,立马就能定位,立马就能通知下去。
这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。
就拿这次钓鱼的事儿来说,要不是视频巡查发现得及时,可能那俩人钓了好久都没人管,或者要等造成了什么影响才被发现。
现在是防患于未然,提前介入。
这说明咱们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上,确实是投入了真金白银,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其次是“人性化执法”。
您看到了,执法人员过去,不是上来就亮证、就罚款,而是先劝导,先普法。
这说明他们明白,很多时候老百姓并不是故意要犯错,可能就是一时没想到,或者不清楚规定。
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,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,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,这样老百姓更容易接受,也更容易自觉地改正。
这种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,比单纯的“罚”要高明得多。
当然了,这也不是说就放任不管,对于那些明知故犯、屡教不改的,该出手时也绝不手软,这叫“刚柔并济”,既有温度,也有力度。
再者就是“常态化管理”。
咱们老百姓最怕的就是“一阵风”式的整治,刮过去一阵子,问题又回来了。
漯河这次把桥面垂钓整治列为“常态化工作”,并且通过细化分工、优化技术手段、加大巡查力度等方式来保障,这就说明他们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不是治标不治本。
这种长期坚持、持续发力的管理模式,才能真正让城市环境得到持续的改善。
这背后,体现的是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,也是对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视。
最后,咱们也得说说咱们老百姓自己。
城市是大家的,不是政府一个人的。
城管部门再怎么努力,也离不开咱们老百姓的配合和支持。
就像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呼吁的那样,“桥面不是‘钓鱼台’”,这话简单直接,但道理却很深。
桥梁是公共设施,是用来方便大家出行的,它承载着交通安全,承载着城市的形象。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,爱护公共设施,遵守公共秩序。
您想想,如果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方便,想在哪儿钓鱼就在哪儿钓鱼,想在哪儿摆摊儿就在哪儿摆摊儿,那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?
岂不是乱糟糟的一片?
所以,文明城市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
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,虽然不能像城管那样去执法,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,从小事做起,不违规垂钓,不乱扔垃圾,不占用公共空间。
当每个人都遵守规则,都爱护环境,那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变得更美好,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能更舒心。
总而言之,漯河这次处理桥面垂钓的事儿,虽然是个小切口,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,看到了科技赋能的力量,也看到了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决心。
希望这样的好经验,能在咱们更多的城市推广开来,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文明,越来越宜居。
Powered by 冠亚和小1.9靠谱平台 RSS地图 HTML地图